close

一代不如一代.jpg


道脈靈修之《莊子內篇遊》
柒、應帝王
一、一代不如一代


     齧缺問於王倪,四問而四不知。齧缺因躍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猶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於非人。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於非人。」


    在齊物論時莊子講過齧缺問王倪,三問三不知,內容是齧缺以人為的認知論道的真理問於王倪。這裡又出現齧缺問王倪的續集,而這次是更深入的四問四不知,沒有講他到底問了什麼?但以之前的三問三不知的內容來延續的話,那大概還是繞著人為認知的觀點跳不出那個框框。

     齧缺問王倪四問四不知。齧缺非常高興的跳躍起來,跑去告訴蒲衣子這件事。蒲衣子就說:「而乃今知之乎?而通爾。你到現在明白了嗎?你從齊物論那集到現在這集,你以人為認知的觀點看待萬物是一般人的認知,你現在能明瞭了嗎?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是指舜帝時代,泰氏是指上古時代。在大宗師時講過堯以仁義墨染了意而子。堯接下來是舜,因此,社會之中人為認知越來越加深於人的共同思想,當整體社會越缺少仁時,社會上就會更提倡仁的重要性。文章中說,舜的時代已經比不上上古時代了。舜的時代雖然整體社會還很純樸,但已經走樣了。已經未始出於非人,已經沒有跳脫人為認知的觀念了。

    在泰氏,上古時期,人們睡覺時是非常的自然安適無憂無慮,醒著的時候是純真樸實,不爭不較;隨性自然,任人家說自己是馬也好,說自己是牛也罷,沒什麼影響內在的情緒。人們的觀念是純樸可靠的,人們的性情是純真的,從來沒有人為認知的污染。」

    在莊子的文章中,上古之人樸實純真這種描述時常出現。上古之人和後代之人最大不同點就是人為認知的自我意識觀念。人性皆以自我為中心,對於自我的執念養成了生存的本能與個性。社會越繁榮,人與人之間的爭奪就越嚴重,自我意識的觀念就越強,人為認知變成理所當然,因為人是生存於物質有形有象的世界,執著於有形有象的觀念識知最怕的就是失去,失去了便產生焦慮、害怕、恐慌,最後走到了生命盡頭時是人人最害怕的最後失去,那就是死亡。

    修道就是要讓自己跳脫人為認知的束縛,那第一步就是要改變自己的思想,要跳脫這束縛,齊物論是藥方,重提齧缺問王倪也是說明修道的入門起手式就是齊物論。

    這裡用未始出於非人、未始入於非人,這非人就是人為認知的自我意識。後代之人「未始出」,從來沒有跳脫,也就是從來沒有跳脫人為認知的自我意識,而上古之人呢?是從來沒有進入這人為認知的自我意識,「未始入」。

    再以道脈靈修來解釋,七魄主導著肉身,學會了人間養成了人為認知的自我意識。以人身做為基準,人身以外皆是有形有象的人為意識,因此修道必須向人身以內的七魄修起、改變,打破一般人的認知,修自己的七魄這才是修道的方法。


二、昇華七魄


     肩吾見狂接輿。狂接輿曰:「日中始何以語女?」肩吾曰:「告我君人者,以己出經式義度,人孰敢不聽而化諸!」狂接輿曰:「是欺德也;其於治天下也,猶涉海鑿河而使蚉負山也。夫聖人之治也,治外乎?正而後行,確乎能其事者而已矣。且鳥高飛以避矰弋之害,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鑿之患,而曾二蟲之無知!」


    這肩吾就是在逍遙遊篇中聽接輿講道卻無法轉念的肩吾。到了這篇他好像是接輿的學生了。而這狂接輿呢?就是在人間世篇中勸孔子的得道之人楚狂接輿。

    肩吾拜見楚狂接輿這位得道者。楚狂接輿說:「日中始跟你說了什麼?」肩吾說:「告訴我說,做為君王者,只要自己制定法則規律,人民誰敢不聽從而遵守規定哩!」狂接輿說:「這不是德,這樣治理天下的話,就像是在大海之中挖河道,就像使喚蚊蟲背負大山一樣。那聖人治理天下,是治理外在的行為的嗎?正而後行,人人都能自正而後言行,人人都能做好自己這樣就可以了。這就是無為之治。況且那鳥飛得高高的就是懂得避開箭矢的射殺,鼷鼠懂得在神廟之地下深挖地穴以避開煙薰鑿掘的禍患,難道人們的無知還不如這兩種動物嗎?」

    以道脈靈修的觀點來看這文章。君王是誰?就是自己的靈魂,也就是肉身暫時的主宰七魄。七魄主導著肉身,按照一切所有的法律規定和戒律明文去做,那就不會出差錯了。這是日中時講的。那狂接輿說:「這樣子就是德性嗎?這樣子是本末倒置白費功夫,光從外在的規範來控制自己的言行那是不夠的,必須從內在思惟打破人為認知,讓自己回歸純真樸實的本性,靈魂清淨的心境,人人無為於世這樣就可以了。」

    外在的規範就像是法律或戒律在框架人的言行,再嚴厲的法規還是有人會犯,唯有從內在改變自己,人人無為時法律已無需存在了。

(玄谷道人 2022.10.06)

《莊子內篇遊》玄谷道人著


《道脈靈修》玄谷道人著,可向陳威淵老師索取(0911177082),免費索書,歡迎助印。

陳威淵老師的書已經出版17年,發行約十萬本,歷經多次改版增修內容充實,開台灣道脈靈修書籍之先河。書中創建許多靈修名詞與觀念,值得對道家思想與靈修法門有興趣的朋友參閱。

 陳老師教導道家清靜無為,以及道教仙道修行,無開宮辦事,作法也無收費。歡迎詢問道脈靈修相關疑惑。

arrow
arrow

    虛靜常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