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修道的功夫與境界.jpg


道脈靈修之《莊子內篇遊》
陸、大宗師
八、修道的功夫與境界


     南伯子葵問乎女偊曰:「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聞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學也?」曰:「惡!惡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聖人之才而無聖人之道,我有聖人之道而無聖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幾其果為聖人乎!不然,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亦易矣。吾猶守而告之,參日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後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後能朝徹;朝徹,而後能見獨;見獨,而後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南伯子葵曰:「子獨惡乎聞之?」曰:「聞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聞諸洛誦之孫,洛誦之孫聞之瞻明,瞻明聞之聶許,聶許聞之需役,需役聞之於謳,於謳聞之玄冥,玄冥聞之參寥,參寥聞之疑始。」


    這一段是精華,是莊子在傳授修道的心得、心境,藉著兩人的對話講了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

    南伯子葵請教得道者女偊說:「真人的年紀應該是很年長了,然而妳的外型色相還是像孩童那樣,這是為什麼呀?」真人女偊說:「吾修行道呀。」南伯子葵說:「道可以學習嗎?」真人女偊說:「不!不可以!你不是修道的人才。那卜梁倚有聖人之才能,而無聖人之道,我有聖人之道而無聖人之才能,吾想教他,或許他真的能夠成為聖人哦!否則,用聖人之道教導有聖人之才能的人,是比較容易的。」

    這意思是說,修道而得道之人是謂真人。修道而得道之人踏進政治領域,領導人民,行道於天下者謂之聖人。天地失序,人間王者無道於天下,致使萬物皆蒙其害時,有聖人之才能者挺身而出,領導人民導回正道。而無聖人之才,卻有聖人之道者,多是得道逍遙之真人,未必願走聖人之路,是絕聖去智之人。

    「吾猶守而告之,我還是教導他,跟著我修道,參天以後,能外天下,能超脫一般天下人世俗的認知;跳脫人為的認知以後,我又繼續教他,七天以後,他能齊物了,萬物歸一;齊物了以後,我又教他,再過九天以後,已能超脫生死的觀念;超脫生死之後,能朝徹,能夠像早晨曙光那樣清明透徹;朝徹以後能見獨,見獨就是能夠見到自己的本性,孤獨的進入到空靈的境界;以後能無古今,就是進入到無時間無空間的境界;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不死不生就是只有吾在,也就是只有靈魂存在的樣子,什麼都沒有了,靈魂存在,存在於宇宙之間,融入於宇宙,宇宙就是吾,吾就是宇宙,無有感覺,只是那個樣子。」

     修道,最基本的就是先從觀念上去改變自己。人從未出生時,一有形時是混沌道化而成,出生後在童蒙之時,未有思慮,無善無惡之心,無有自我意識與認知,只有本能求生之動作,慢慢地有自我意識,有萬物之別。至此人間一切皆以自我為主軸去應對所有的一切。

    因此回歸原本的道,就必須要向自身內在去改變思想。首先就是要外天下,也就是先除掉以自我為主軸的認知思維,先改變自我認知,觀念一改,這人間天下已不是為了有我存在的天下,有我沒有我都一樣。譬如一幅畫,我只是畫中一點顏色,沒有我只是少了一點點的顏色,無關大局。而人在畫中總以自我為主軸認為我才是構成畫的主要因素。因此拋棄自我認知,是回歸真實的第一步。再來便是改變萬物的基本認知,物我兩忘,才能跳脫人間一切束縛。才能進入靈性的思維而能外其肉身之生命認知,才能超脫生死的束縛,這是修道者必須從思想、觀念去改變所有一切認知的過程,如此才能入道。

    思想改變到了這個層次時,心中非常的清楚明白人間之道,之後,自己體會到了孤獨。孤獨是靜到了一個境界,週遭的人還是迷迷茫茫的活在人間,而自己已經到了一種境界,而感到無有一人可論道,無有一人懂自己的意境,而見到了獨自一人的孤寂。而後進入到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的意境,自然就能超脫生死的觀念而能生死自如。

    這一段的重點就是時下常說的開悟。忽然間明白了道,體悟了道,改變了自己的思想,然後由內在很自然的展現自己的一切合乎道的言行,這就是修道而得道的境界,是漸進式的,每個人的根基不同、悟力不同當然境界就不同,層次有差別。所以道是靠自己的體悟後改變自己,可以教,可以進修,而不是學習或給予的。

    在我的週遭有些人很認真的做功課,讀經書、背經文每天忙得沒時間修靜,常常講些得道者講過的話,自己以為已經到了很高的境界,展現出來的是高傲、固執的行為態度,又非常謹慎的守著戒律,吃、住、用的,把自己綁得緊緊的,講的話只有粗俗的話是自己內心講出來的,其他都是別人講過的。這樣子內性沒有昇華,不是修行。

    思想體悟的改變是基本的修道方向,然而更要有紮實的真修實鍊後的體悟,否則只是空殼,接下來莊子就要教我們修道的功夫了。

    殺生者不死;這是講內在而不是講外在的行為哦!靜,靜坐,人靜下來時,真正面對自己時,或許自己在房間、在家、在某個環境,就靜下來時,此時是靈魂和肉身也就是三魂和七魄都不操控肉身的時候,因為還活著,因此七魄還是使腦細胞繼續運作,此時,念頭、幻境、思維等還是不斷的產生,一幕又一幕,生生不息。這就是生生,莊子說念頭生生不息的狀態是不生,是修行不了的。殺生,這是要把生生不息湧出來的念頭靠自己把它完全息滅,殺生,而要到一念不生,才能不死,才能得到心得境界,進入道的修行境界。

    其為物,世間萬物。無不將,萬物為一,其原本都是一樣的,道化自然,將成何種狀態出現在世間都可以,因此得道之人的眼裡萬物無不將。無不迎,既然如此,所有萬物已然成形,便順天道自然完全接納其存在,無不迎也。見山又是山了。無不毀也,得道之人的內心清楚明白,沒有什麼是不毀的,也沒有什麼是不成形的。這叫做攖寧。攖寧就是非常穩定的寧靜。穩定的保持道的境界在內心的存在,就能得道了。

    再來就是要真修實鍊,體內才能產生真氣與生命的能量,靈魂才能聚氣才能昇華,三魂七魄才能聚氣而合一回歸元始。

    接下來莊子在講如何修道下功夫。而他用寓言方式講了好像很多人的名字,其實這不是人名,真修實鍊者就能明瞭其中的玄奧之意。

    南伯子葵問女偊真人說:「請問妳是怎麼修成得道的呀?」真人就說了:「首先要修靜,靜坐,眼睛閉閤才起,靜身、靜心全然無有一絲雜念,斷開一切肉身對外的感官醒覺,處於自己內在全然無有只有吾在的意境,一開始都是黑暗的,副墨之子。斷開了肉身和外界的一切連結,而進入自己內性,就會由黑暗轉入清明,清晰明朗。再來會進入靈魂與肉身斷開了,耳朵也聽不到外界的聲音了,無感了,洛誦。再來進入瞻明,忽然間出現了光,所有一切都是光,只有光,似有似無,無形無象,無有時間無有空間,但是又好像其中有什麼存在的樣子,聶許。需役,那個什麼會動。這是真氣形成,很自然的在身體裡流動,不需要人為的意引,意引反而落入有為的行為,這點要注意了,道家崇尚自然無為。再來進入於謳,於謳就是處於「無有之鄉」,全部都為一,整個世界無時空只有原原本本的那個,一等於宇宙,宇宙等於一,這一又像似吾,吾擴散充滿了整個宇宙,整個宇宙充滿了吾。再來進入玄冥,玄冥是幽深不明,混沌不清,玄玄冥冥似有似無。再來進入參寥,無邊無際,綣之則藏一點光,放之則彌六合十方。再來進入混沌之初,疑始。好像是那個開始,因為道無始無終,無始,不知其何為始?不知是怎麼開始的,好像是那個開始,疑始。」

    這就是靜坐修道的功夫,紮紮實實的真修實鍊才能體會其中的境界,否則只是嘴上功夫,沒有根,沒有基,只是虛殼,成不了道。

(玄谷道人 2022.08.09)

《莊子內篇遊》玄谷道人著


《道脈靈修》玄谷道人著,可向陳威淵老師索取(0911177082),免費索書,歡迎助印。

陳威淵老師的書已經出版17年,發行約十萬本,歷經多次改版增修內容充實,開台灣道脈靈修書籍之先河。書中創建許多靈修名詞與觀念,值得對道家思想與靈修法門有興趣的朋友參閱。

 陳老師教導道家清靜無為,以及道教仙道修行,無開宮辦事,作法也無收費。歡迎詢問道脈靈修相關疑惑。

arrow
arrow

    虛靜常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