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神遇.jpg


道脈靈修之《莊子內篇遊》

參、養生主

三、神遇之境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庖丁是男廚師,這裡是指殺牛的專家。殺牛的師父為梁惠王殺牛,手這麼一抓,肩這麼一抵一靠,腳這麼一踩,膝這麼一頂,割肉的聲音沙沙的很自然的響著,刀靠近骨頭、肉、皮時很有節奏的響聲。這樣子的動作很像是在跳舞,聲音像是經首的樂章。這就像我無招式的太極鍊氣。

    文惠君曰:「譆!善哉!技蓋至此乎?」

    惠王說:「唉呀!好!技術怎麼能高明到這種境界呢?」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无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庖丁放下了刀子回答說:「臣所喜好的是道,而將道運用在解牛的技能之中。臣剛開始學會殺牛之時,眼中所看到的無非就是完整的牛隻,做了三年之後,就不再把牛當成是完整的牛。到了現在,臣是以神遇而不以眼睛去看,感官認知都要停止而靈魂卻還繼續在運作。」

    有些人讀到這一章就不喜歡這一段,說為何莊子要講殺牛,怎麼不講別的。這也是自己的認知,畜牧牛羊為食乃當時王侯將相之主食,殺而食之,在當時社會是正當自然,沒什麼奇怪的。況且齊物萬物為一,超越生死的認知,存道於心以應萬物之變。

    這一段很真切,修道而以道樞為環中,而運用在生活之中,乃行道也。庖丁把道運用在殺牛的技術之中,就像我們修道,剛入道修行之時,感官所觸離不開實象,眼中所見之萬物乃認知中之萬物,是有分別的,所以庖丁初學時所見無非牛者。所謂的見山是山也。

    三年之後,說的當然是真修實鍊的成果,而不是完全沒進步的三年之後。真修實鍊三年之後,能不以感官隨物,物、象兩離,見物無物,見牛不是全牛,見山非山也。這是在修行之中跳脫物與我的認知,而有出世間、欲靜心而又不想多話、欲獨處的孤獨感。

    「方今之時,到了現在。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臣是用靜心作用的靈魂感覺去感覺牛的皮、肉、筋骨的生成構造,依其自然道化的原理,而不再用眼睛去看牛隻。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感官枝體和認知都停止運作,只隨著靈魂的引導運作,依照牛隻自然道化的結構來分解牛隻。」

    這幾句話對於道脈靈修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閉著眼睛不以目視,官知止,感官認知都停止運作,也就是平時主導著肉身的七魄停止了對於肉身的運作,放空入靜。而神欲行,而讓三魂來主導肉身,神遇,也就是靈動的要領。要進入真正的靈動,就是要掌握神遇的要領。在這個狀態下有很多人還是在七魄主導的狀態,自以為是三魂主導的靈動,這只有自己清楚,自己一定要很明確清楚自己的狀態,才能真正進入三魂主導的靈動。

    「刀進入骨頭的空隙,滑道關節處,順著牛隻本體的結構而走刀。技術自然滑順的經過了骨頭的關鍵、骨肉連結的地方,深入大骨,順暢分解了。

    技術好的殺牛廚師一年換一把刀子,因為他是用割的。一般的廚師每個月就要換上一把刀子,因為他是用砍的、用剁的,所以刀就容易毀損。

    現在臣的刀子已經用了十九年了,所殺過的牛隻已有好幾千頭了,然而這刀子好像剛剛才在磨刀石磨過的刀子一樣新。

    那枝節之處是有空隙的,而刀的刃是薄的,用薄薄的刀刃滑進骨頭關節的空隙,那空間任其刀刃遊走還有餘地,所以這把刀十九年了還是像在磨刀石剛剛磨過那樣子的新。

    雖然如此,每次刀子經過筋骨盤結之處,我知那是關鍵困難之處,就小心謹慎,精神集中在那個地方,慢慢的,一點一點的推進刀子,刀子一過,就分解開了,像土塊一樣一堆堆的積在地上。

    拿著刀子站在那裏,四面看看有沒有還沒分解的,覺得都還可以,把刀清理乾淨,再把它收藏起來。」

    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廚師的言論,得到了養生的道理了。」

    齊物論裡誰為君?誰是肉身的主宰?是靈魂。而以道脈靈修的觀念而言,平時主導著肉身的是七魄,七魄主導著肉身而習慣於人為的認知,因此學會了認知的技術,以人為認知來主導技術時就像族庖月更刀,很快的一生就結束了。再好的技術也像良庖歲更刀。刀是肉身的比喻!在人生中遇到了困境難處理的事,而以認知行事,或割或砍,選擇用認知的知識去處理,很快的會為名所累,為善近乎名,或者無知覺中去碰觸了刑罰,為惡近乎刑,那很快就玩完了。而沒有了肉身、沒有了七魄,三魂也無法再進修了,要再等下一世再來了。

    莫以認知,那就把道融入生活之中,融入技術之中,以神遇而不以目視,也就是讓三魂來主導肉身。而且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依乎天理,要順著天道而為,不是只要喜歡就好,這不是隨心所欲,要依天道才行,因其固然。

    前面所提為何莊子要講庖丁解牛的寓言?庖丁在當時的社會地位是下人、是平凡的僕人。然而一個平凡的下人都能以道而為人,修道是沒有身份的區分的。

    庖丁解牛重點在於一位平凡的修道之人能將道融入生活之中,以三魂為主宰,不以七魄的認知行事,遇到困難時找出關鍵糾結處,小心處理,迎刃而解,不勞神費思害了神識。才能養就三魂和七魄主導的肉身,才能養生,養主。

(玄谷道人 2021.10.12)

《莊子內篇遊》玄谷道人著


《道脈靈修》玄谷道人著,可向陳威淵老師索取(0911177082),免費索書,歡迎助印。

陳威淵老師的書已經出版16年,發行約十萬本,歷經多次改版增修內容充實,開台灣道脈靈修書籍之先河。書中創建許多靈修名詞與觀念,值得對道家思想與靈修法門有興趣的朋友參閱。

 陳老師教導道家清靜無為,以及道教仙道修行,無開宮辦事,作法也無收費。歡迎詢問道脈靈修相關疑惑。

arrow
arrow

    虛靜常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