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萬物之源.jpg


道脈靈修之《莊子內篇遊》

貳、齊物論

十六、萬物之源等齊


    既使我與若辯矣,若勝我,我不若勝,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勝若,若不吾勝,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與若不能相知也,則人固受其黮闇。吾誰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與若同矣,惡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惡能正之!使異乎我與若者正之?既異乎我與若矣,惡能正之!使同乎我與若者正之?既同乎我與若矣,惡能正之!然則我與若與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

    大辯不辯,辯了等於沒辯,不會有結果的。我們都聽聞見識過大大小小的辯論會,不管是什麼主題,不管是誰贏了比賽,比賽辯論結束後,一切依然沒變,辯了等於沒辯,只是一場遊戲罷了。當時諸子百家暢言其道,闊論精闢,技巧純熟,言辭華麗,令人眼花撩亂。於是莊子就講了長長的一大段辯說的分析,好的,那就辯辯吧!辯到這段結束還是沒辯,都是自我認知,沒有結果,我們就直接翻譯了。

    假使我跟你辯了,而你贏我,我不能贏你,你好像是對的,那我真的是錯的嗎?假使我贏了你,你沒能贏我,我好像是對的,難道不會是錯的嗎?或者你我都是對的,難道不會都是錯的嗎?對的就是對的嗎?不對就是真的不對嗎?我跟你都不知道對和不對的是與非,那麼大家都是在黮闇之中,在愚昧不明之中,那麼還有誰能判定對錯呢?

    如果請來一位思想認知和你相同的人來評判是非對錯的話,那既然都跟你的認知相同了,怎麼能公平的判斷呢?如果請來一位思想認知跟我一樣的人來評判對錯,既然都跟我的認知相同了,那怎麼能是公平評判呢?假使請來一位跟你我認知都不相同的人來評判的話,既然都跟你我不認同,那怎麼能評判對與不對呢?假如請來一位認知上都跟你我相同的人來評判對錯的話,既然認知上都跟你我相同了,那如何能判定對與不對呢?那麼我跟你還有所有的人都不能評判對錯的話,那還有誰能評判呢?

    繞了一大圈還是一樣,是非是,非也非。莊子接下來講了一個思想。

    何謂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則是之異乎不是也亦無辯;然若果然也,則然之異乎不然也亦無辯。化聲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窮年也。忘年忘義,振於無竟,故寓諸無竟。

    天倪可以說是萬物的源頭,也就是道的意思。所有萬物的源頭,都是一樣的,同樣的來源本來都一樣。前面講到黮闇,我補充一下,黮闇昏暗不明的源頭,有一股能量一直在發生。就像太極的兩端,白的當中有一點黑,黑的當中有一點白,然而不是靜止的,是動態發展的,白的當中一點黑,黑的漸漸增加,白的漸漸減少,動態發展下去,就變成了黑的當中一點白了。相反的另一邊也是這樣,這樣子昏暗不明的能量一直的道化發展,叫做黮闇。兩邊結合起來還是黮闇。

    和之以天倪,萬物的源頭都一樣,沒有分別,沒有是與非,沒有對與不對的分別。是與非、對與不對都是人為的思想認知,你說是那是你的認知,說不是那也是你的認知,認知落在一邊就傾向一邊,說有道嗎?講了出來不管說有或沒有就不是道了。問你吃飯了嗎?你說吃了,誰知道你真的吃了,說還沒吃,又有誰知道你是吃了還是還沒吃呢?以前有個朋友住阿里山鄉的山上,帶我們去他家玩,走了好久都還沒到,問他說還要多久?他說快到了,用手一指,竟然還在山的那一邊,他覺得快到了,我們卻快昏倒了。認知不同。

    所以是也就是不是,對就是不對,沒有分別。是如果認為就是是,那麼不是也就不是,無須再辯了。對如果認為就是對,那麼不對就是不對,也無須再辯了。化聲之相待,講出來的話,寫出來的文字,那就一定有相對待的,一定有兩邊的相對待的。如果要沒有相對待的,那就只有和之以天倪,修行悟道了。

    因之以曼衍,因為大家都是在做夢,都是以認知過自己的人生,一個一個、一代一代,一直擴展下去。所以窮年也,無邊無際、千年萬載的延續下去。

    忘年忘義,忘了一切,忘了時間忘了認知上人生的意義,立於無邊無際無何有之鄉,寄寓於無邊無際廣大的虛無之境。

    一路讀下來,特有的中國佛學思想,大乘禪宗,處處都有莊子的影子在,不是嗎?當然這也是我的認知,我在做夢,如果有人不認同,那也是個人的認知,無須再辯說。

    無邊無際虛無之境就是無極之境。無極乃一點原始,原始之始無是非對錯,無有分別,都是一樣的,萬物之源等而齊,乃齊物也!

(玄谷道人 2021.9.22)

《莊子內篇遊》玄谷道人著


《道脈靈修》玄谷道人著,可向陳威淵老師索取(0911177082),免費索書,歡迎助印。

陳威淵老師的書已經出版16年,發行約十萬本,歷經多次改版增修內容充實,開台灣道脈靈修書籍之先河。書中創建許多靈修名詞與觀念,值得對道家思想與靈修法門有興趣的朋友參閱。

 陳老師教導道家清靜無為,以及道教仙道修行,無開宮辦事,作法也無收費。歡迎詢問道脈靈修相關疑惑。

arrow
arrow

    虛靜常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