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問三不知.jpg


道脈靈修之《莊子內篇遊》

貳、齊物論

十三、一問三不知


    齧缺問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惡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惡乎知之!」「然則物無知邪?」曰:「吾惡乎知之!雖然,嘗試言之。庸詎知吾所謂知之非不知邪?庸詎知吾所謂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嘗試問乎女:民溼寢則腰疾偏死,鰌然乎哉?木處則惴慄恂懼,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處?民食芻豢,麋鹿食薦,蝍且甘帶,鴟鴉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猨猵狙以為雌,麋與鹿交,鰌與魚游。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觀之,仁義之端,是非之塗,樊然殽亂,吾惡能知其辯!」齧缺曰:「子不知利害,則至人固不知利害乎?」王倪曰:「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風振海而不能驚。若然者,乘雲氣,騎日月,而遊乎四海之外。死生無變於己,而況利害之端乎!」

    齧缺問王倪說:「老師知道萬物為一之道嗎?」回答:「我不知道!」又問:「老師知道老師為什麼不知道嗎?」回答:「我不知道!」又問:「那麼萬物的原本是無知嗎?」回答:「我不知道!」這就是後來成語一問三不知的原由。近幾十年來台灣社會佛教廣大宣揚,各山門分枝散葉,一時處處佛言佛語,各階層不管識不識字,讀不讀書,都會講幾句,佛教禪宗故事普遍流行。因此,很多人都知曉梁武帝三問達摩皆不知的故事,卻很少人知更早之時的莊子已經藉著齧缺問王倪而提出一問三不知的話頭。

    天地與我並存,萬物與我為一,大道不道,大辯不言,真正的知,不道不言不辯,不是不知而是大知,不是不知道,而是不言道。雖然如此,我還是嘗試說說,如果我說我知道,你怎麼知道我是不知道的呢?如果我說不知道,你又是怎麼知道我是真的不知道嗎?

    我來問你,人睡在潮濕的地方害了半身不遂的病痛,而泥鰍會這樣病嗎?人住在樹上會慌恐不安,猿猴會這樣子嗎?這三種動物誰才是正當恰適的住所呢?人吃羊牛豬狗,麋鹿吃草,蜈蚣吃蛇,鴟鵂貓頭鷹和烏鴉愛吃死老鼠,這四種動物誰吃的才是好吃的美食呢?猵狙和母猴作配偶,麋和鹿交配,泥鰍和魚為伴侶。毛嬙麗姬人們認為是美人,魚看見馬上潛入深處,鳥看見了趕快飛得高高的,麋鹿看見了趕快跑走,人、魚、鳥、麋鹿這四種動物誰的認知才是真正的美呢?在我看來,仁義的標準,是非的認知紛亂不堪,我沒能辯說。

    莊子又提出了人的認知是自我的思維,各物種的生理構造,知覺、味覺、感知各有不同的理解,要辯是辯不出所以然的。各物種認知不同,其標準就不同,怎麼分出是非。形而下為萬邊萬竅,形而上無邊無竅,形而下諸子百家大辯大言,形而上大道不辯亦不言。不辯不言非不知是大知,大知無所不知,無所不知而無有認知,是無知之知。故大知者無知也,無知者,其形樸,無有為之衣物、形態、言語、行為等有信而可見之外相,招人以為聖者也。尤自以為真人者,實乃背道而馳也!庸詎知我非我、物非物,仁不仁、義不義、辯不辯、道不道,故人亦不人,相亦不相也!真正的修道人其外表樸實無有真假。形雖樸而眼有神,氣盛顏祥,泰然自若,蘊藏道樞,光照萬物。之於道,不問不答。

    齧缺說:「老師沒有利害是非的認知,那麼至人一定沒有利害是非的認知了嘍?」王倪說:「至人那可神了!大水澤燒了起來也不能讓他覺得熱,河水湖泊都結冰了也不覺得冷,大雷閃電擊破了山峰,巨風海嘯不能驚亂他的神靈。像這樣子的至人,能乘雲氣,騎日月,遨遊於四海之外。生死的變化與他已無任何關係,何況是利害是非哩!」

    莊子在逍遙遊裡講到了神人,在這裡講到了至人,在大宗師裡講到了真人,莊子提出了這三種人。我不用知識去比較這三種人的差別在哪裡?我也不是學術研究逐字推敲。姑且不論風格,就以道脈靈修的觀點來雲遊一下莊子的神人和至人。先把原文再抄一遍:「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礡萬物,以為一世蘄乎亂,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而在齊物論裡的至人:「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風振海而不能驚。若然者,乘雲氣,騎日月,而遊乎四海之外。死生無變於己,而況利害之端乎!

    莊子在齊物論裡講到神禹,可見禹帝是神人,相傳禹帝是神人,有神術。神人可能是與生俱來便有神術的人,不食五穀,餐風飲露,能乘雲氣,神仙都是乘雲氣的,駕御龍在天上飛,而能在四海之外遨遊,他的神專一,所到之處沒有病痛,年年豐收。他與萬物為一,而水火不能傷。

    再看至人,一樣水火不能傷,山崩地裂也不能驚撓他的神識,神凝專一,也能乘雲氣,能騎乘日月,遨遊四海之外,生死已與他無關係,沒有是非厲害。

    神人、至人看起來好像都是講修道而得道之人的境界。靜坐專一,神不外遊,神凝,入靜無我,虛我而與天地為一,無有時間,無有空間,外面放鞭炮、鑼鼓齊鳴,耳靜無聲,雷雨驟風而無感,夏天之熱不著身,冬天之寒不凍體,氣動似乘雲氣,氣昇似御飛龍,而融入無何有之鄉。

    這一段的重點是一問三不知,從前面一路讀下來,懂了萬物為一,道樞以應萬物。修行到這個境界時,心中清楚明白,接下來就是忘掉一切所學的認知,更進一步的忘掉自己為何忘掉了,而進入自然道化,大知便是無知了。

(玄谷道人 2021.9.7)

《莊子內篇遊》玄谷道人著


《道脈靈修》玄谷道人著,可向陳威淵老師索取(0911177082),免費索書,歡迎助印。

陳威淵老師的書已經出版16年,發行約十萬本,歷經多次改版增修內容充實,開台灣道脈靈修書籍之先河。書中創建許多靈修名詞與觀念,值得對道家思想與靈修法門有興趣的朋友參閱。

 陳老師教導道家清靜無為,以及道教仙道修行,無開宮辦事,作法也無收費。歡迎詢問道脈靈修相關疑惑。

arrow
arrow

    虛靜常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