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拾貳、修靜好處世
人身肉體裡裝著三魂和七魄,三魂帶著生生世世的因果輪迴著,由天而來,是與生俱有的,是從生的那一天就存在了,也就是說在母親體內結胎開始就存在了。七魄卻是在出生當時的一瞬間,由十方空間而來,由凡胎嬰兒鼻孔吸入所結成。七魄主導著肉體一切思想與行為,而衍生一切情緒與感觸,才有所謂的七情六慾的情感,和思維的發展。
人的思緒在活著的時候是不斷在進行和延展的,就算在睡覺的時候也在運作,所以才會作夢,思緒之廣無遠弗屆。醫學研究告訴我們: 人生大部份的時間都在作白日夢,也就是思緒不停,這就是所謂的雜念和妄念。人的雜念和妄想越多,心越雜,不能靜,思考比較不能清明,牽引著影響情慾就越廣,因此人一定要修靜,練習如何達到靜的心境。老子清靜經:「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人若能夠時常保持清靜的心境,即能感受天之道,地之道,而悟人之道。可見修靜之重要。
修道貴在修性與修命,又從動與靜下手。修性之靜: 性乃靈之作用,是後天情慾思緒的顯示。修性之靜可藉體之靜下手,靜坐使體能靜,體靜心方能靜,心靜思緒方能靜,思緒靜方能處混沌之境真無卻妙有,無時間與空間之存在,完全融入整個虛空之中,卻又如如不動存在這宇宙之間,這個感覺就是真靜。時時處在真靜之境,即能感應天地之道,柔之性自然而生,此乃真性,也就是慈性,慈性既成,後天養成一切劣之性便能漸漸改變,這就是修性。
修命之靜: 命乃體之作用,後天肉體從出生那一刻開始,便一直在消耗生命,雖說是成長的過程,卻是不折不扣的一天天丶一刻刻走向盡頭。修命之靜方能回收放射出去的能量,進而吸取天地之能量養就肉體之能量,昇華靈魂之能量。靜坐之時,雖將肉體靜下,心思若不能靜也不能入靜,因此修命之靜當以心思下手練靜,心思靜體方能入靜,靜極則動生,真氣開始流暢全身,真氣化成肉體所需的能量,如此體能更長生,腦能清,人生的應對能更好,思考更明確。
人能修靜,而時時持靜,則靈能清,腦能明,將修靜那種真無妙有的感覺,時時保有這等心境,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面對一切的人、事、物,如此面對事情的角度就有更高度的看法,處世的態度也更柔軟更明確,這就是入道了。入了道好修道,修道而後行道,行道而後傳道,傳的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大道。
修練靜是修道最基本的功夫,也是修道的重要方法。再多的言語、再妙的文字也無法表達道的真意,唯有心感自悟用心體悟,所以唯有修靜,自己體悟那種真無妙有的心境,才能啟發自性悟力,而明心見性常處妙境,修道不就是如此嗎?
(摘自道脈靈修 p.139-142)
《道脈靈修》玄谷道人著,可向陳威淵老師索取(0911177082),免費索書,歡迎助印。
陳威淵老師的書已經出版16年,發行約十萬本,歷經多次改版增修內容充實,開台灣道脈靈修書籍之先河。書中創建許多靈修名詞與觀念,值得對道家思想與靈修法門有興趣的朋友參閱。
陳老師教導道家清靜無為,以及道教仙道修行,無開宮辦事,作法也無收費。歡迎詢問道脈靈修相關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