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十四章

86621.jpg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這一章老子對道提出了一個具體的概念,告訴我們道是什麼。非常重要的一章,原文不容易懂,要用心去體會。這章對於修道者來說也是很重要必須理解的一章。

視之不曰夷。用我們的眼睛去看道是什麼? 卻看不見任何東西,這種現象叫做夷。聽之不聞曰希。用耳朵去聽,聽不到任何聲音,這種現象叫做希。搏之不得名曰微。用手去摸也摸不到任何形狀,這種現象叫做微。此三者不可致詰。這三種現象沒有辦法再追究它的根本原始。故混而為一。所以這三種現象原本都只是一種現象叫做混元。一就是元始的元。老子說道,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無色、無音、無形,它是最原始的元始叫做混元。 

其上不皦。陽光從上往下照,照到任何東西的上面表層都會很亮很清楚很明顯的讓人的眼睛看見,但道沒有,陽光一照,它也不會明亮。其下不昧。陽光照不到的下面一面任何東西都是暗黑不明的,沒有光線的照射都是黑暗烏漆看不見的,但是道不會,就算沒有陽光照射的下面也不會黑暗不明。這一句很美妙。 

繩繩不可名。綿綿不絕,從古至今不曾間斷,一直都存在,但又說不出所以然來,沒有辦法說出來。復歸於無物。總而言之,它就是沒有一個什麼東西。是謂無狀之狀。所以它就是沒有形狀的形狀。無物之象。沒有一個是什麼樣子東西的現象狀態。是謂惚恍。就是好像沒有什麼一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卻又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叫做惚恍。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從正面看它,看不見它的面首端倪。跟隨在它的後面,也看不見它背後的跡象。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看不見摸不著從古至今綿綿不斷依循它自己的法則駕馭著現今一切的有形有象的一切。能知古始,是謂道紀。我們要了解到道是宇宙原本的元始,這就叫做道紀。

老子在這一章裡頭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也就是告訴我們道是什麼。他說道無色、無音、無形,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無形狀,無物之象。好像什麼都沒有,但卻又真真實實的存在,從原古至今綿綿不絕,是宇宙天地的根本,是有形萬物的母親,混沌惚恍,混元唯一,大到生化宇宙萬物,小到空無一物但又實存,這就是道的法則規則。

由此,我們延伸到人,人是有形有相的萬物之一,有形相的都是道化而來,其中有道。道駕馭一切有形的萬物,魂魄駕馭有形的人體。修道重點在修今生今世的靈魄昇華到某個境界而能跟生生世世輪迴轉世的原生靈魂合而為一,修行時所產生的生命能量真氣,精、氣、神,三合而為一,修成混沌元靈聖胎,存於宇宙天地之間,似有似無,同合道而為一,叫做道體。

我常在夢中夢見母娘、三清道祖時,其道體都是混沌像雲像霧,似有形非有形之象,這就是道體道化而出的聖像。然而人的魂魄也是如此,只是未具有精,未能有氣,未成有神。只要能修成,成就即化道體,這才是真實的修行。不要再偏差的認為純靠聖駕叫做修行,那聖駕退了後不就還是原來的人身,那有進步嗎? 那是修行嗎? 還有說有幾條靈要跟著你修行,這些都是誤導他人的無稽之談,不要再這樣說、這樣做了,這不是修道,到頭來就跟一般人一樣,沒什麼分別。有心想修行卻不入了門。

在這裡我要特別強調,老子告訴我們道似無實有,似有而非有(形),惚恍混沌,混元元始,無而生有,這是道紀。是道家所遵循主軸思想。而佛教講空,空無所空,一切皆空,破空相之空。主張出世,不執著於有的一切,視一切有之萬物為障礙內心的表觀,去有而就空,不執空之空,一切還空。儒家思想去空就有,珍惜一切有之萬物,分門別類,強調德性的修為,仁愛之治理天下,條條框框都為人類與萬物之間制定規律準則,以供遵循。視天下為天下,一切有的之象皆該真、善、美。

因此,讀老子、莊子,絕對不能以儒家思想來解讀,那會陷入實相之執著而無法了解道家的思想。同理,以佛家思想來解釋道家,也只會重無去有,陷入空無而棄有,如此一來皆無法了解道之精髓。這一點是我一再強調的思維。

(摘自 老子道經 p.42-46)


《老子道經》玄谷道人 註解,延續《道脈靈修》的精神,闡述老子道經內容與靈修法門的理解。歡迎向 陳威淵老師索取(0911177082),免費索書,歡迎助印。

陳老師教導道家清靜無為,以及道教仙道修行,無開宮辦事,作法也無收費。歡迎詢問道脈靈修相關疑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虛靜常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