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鬼神於舍.jpg

道脈靈修之《莊子內篇遊》
肆、人間世
二、鬼神於舍


    顏回見仲尼,請行。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他來向老師孔子請教辭行。為什麼要講顏回,因為年輕的顏回此時就像是年輕時的孔子,滿懷救世的抱負,想以一己之力改變國君的思想,進而讓百姓過著太平的社會。

    曰:「奚之?」孔子問:「你要去哪裡呀?」曰:「將之衛」,顏回答說:「我要去衛國。」曰:「奚為焉?」孔子說:「去做什麼呀?」顏回答:「我聽聞衛國的國君,正當壯年,他獨斷其行,不聽臣諫,輕率國家之事,然而卻看不見自己的過錯。對於用兵爭戰輕舉妄動不顧百姓生死,死去的人多到一個國人的數量,橫屍遍野像枯草,百姓無法再生活下去了。我曾聽老師說過治理很好的國家可以不用去了,處於混亂中的國家便該去救治,就像醫者的門前都會有很多病人。我願意用自己所學想盡辦法,差不多這個國家就有救治了。」

    接下來我把原文抄一遍,再來就用另一種方式來講述。


    仲尼曰:「譆,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雜,雜則多,多則擾,擾則憂,憂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所存於己者未定,何暇至於暴人之所行!且若亦知夫德之所蕩,而知之所為出乎哉?德蕩乎名,知出乎爭。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盡行也。且德厚信矼,未達人氣,名聞不爭,未達人心。而彊以仁義繩墨之言術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惡有其美也,命之曰菑人。菑人者,人必反菑之,若殆為人菑夫!且苟為悅賢而惡不肖,惡用而求有以異?若唯無詔,王公必將乘人而鬭其捷。而目將熒之,而色將平之,口將營之,容將形之,心且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順始无窮,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於暴人之前矣!且昔者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干,是皆修其身以下傴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君因其修以擠之。是好名者也。且昔者堯攻叢枝、胥、敖,禹攻有扈,國為虛厲,身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實無已。是皆求名實者也,而獨不聞之乎?名實者,聖人之所不能勝也,而況若乎!雖然,若必有以也,嘗以語我來!」顏回曰:「端而虛,勉而一,則可乎?」曰:「惡!惡可!夫以陽為充孔揚,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違,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與其心。名之曰日漸之德不成,而況大德乎!將執而不化,外合而內不訾,其庸詎可乎!」「然則我內直而外曲,成而上比。內直者,與天為徒。與天為徒者,知天子之與己皆天之所子,而獨以己言蘄乎而人善之,蘄乎而人不善之邪?若然者,人謂之童子,是之謂與天為徒。外曲者,與人之為徒也。擎跽曲拳,人臣之禮也,人皆為之,吾敢不為邪!為人之所為者,人亦无疵焉,是之謂與人為徒。成而上比者,與古為徒。其言雖教,讁之實也。古之有也,非吾有也。若然者,雖直不為病,是之謂與古為徒。若是則可乎?」仲尼曰:「惡!惡可?大多政,法而不諜,雖固亦無罪。雖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猶師心者也。」顏回曰:「吾無以進矣,敢問其方。」仲尼曰:「齋,吾將語若!有而為之,其易邪?易之者,皞天不宜。」顏回曰:「回之家貧,唯不飲酒不茹葷者數月矣。若此,則可以為齋乎?」曰:「是祭祀之齋非心齋也。」回曰:「敢問心齋。」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顏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實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謂虛乎?」夫子曰:「盡矣。吾語若!若能入遊其樊而無感其名,入則鳴,不入則止。無門無毒,一宅而寓於不得已,則幾矣。絕迹易,無行地難。為人使易以大偽,為天使難以偽。聞以有翼飛者矣,未聞以無翼飛者也;聞以有知知者矣,未聞以無知知者也。瞻彼闋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謂坐馳。夫徇耳目內通而外於心知,鬼神將來舍,而況人乎!是萬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紐也,伏戲几蘧之所行終,而況散焉者乎!」


    專家學者找不到有關顏回要去衛國來請益孔子這件事,倒是孔子大多日子都是在衛國,與衛國君臣之間的關係也很好。我的認知是莊子藉著儒家思想來暢談自己的道。

    學修而有所心得後,往往都會衍生出匡世濟民的理想抱負。世間混亂救人民於水深火熱的救世思想由衷而發。封建時代人民唯一出路就是出仕為官,權力主宰著人民的一切,金錢富裕著自己的人生,光宗耀祖、衣錦還鄉不都是權、利、名來衡量的嗎?

    然而人心不足,追求永無止境,人民如此,君王更甚,而用兵爭戰,雖以救民為名,卻有侵略為實,還不是苦死了人民。有形世界的一切若由外在的約束、規範是制止不了人心的。君王擁有至高的權力,主宰著國人的生命,以自己之德去匡正君王的過失,指責王者的缺失,這就是蕩德。君是君,臣是臣,超過了自己的權限,功高震主,德備過君,都有殺頭的危險,太多太多的例子擺在眼前。

    修行是個人的功夫,不管修道、修佛、修儒,在尚未純熟之時,往往就會出現「德厚信矼」的自我認知。也就是說自己經過了一點修行、做學問後有一點所得,便以自己的認知設定了更多的道德規範來做教條和戒律。吃什麼可以,吃什麼不可以。穿什麼才對,不穿什麼就不對。自己認知裡對的才行,沒照自己認知的他人言行就都不對。

    夫道不欲雜,雜則多,多則擾,擾則憂,憂而不救。修行不要想得太多,不要去想修行之後就是要匡世濟民,修行就單純的修行,修道就專一的修道,雜了思慮就多,多了就困擾自己,憂慮心不能清,不能靜,修行便走了樣,結果自己都救不了自己了。單純的修道,懂了道,道樞居懷中,心思清明應世時自然不會被外在一切有形的世界所牽引,自然就不會危害了自己,甚至於性命。

    儒家思想裡有這麼個一句話「死有輕如鴻毛,有重如泰山」。死當留萬世之名,還是為了萬世之名。儒家為了留萬世名可犧牲生命,道家卻認為有生命才能悟道,生死乃天地自然,猶如日月更替,實有可見之生命乃是養就無形靈魂的提昇,而不是為了留名。

    莊子說夏桀殺死忠臣關龍逢,商紂殺了王叔比干,都是因為他們把人民百姓當成是自己的人民百姓,對人民的好遠遠超過了君王對人民的好,用自己的道德行為壓過了君王的道德修養,雖是自己認知的是非對錯,無奈君還是君,臣還是臣。造就了一個暴君和一位忠臣之名罷了。況且臣子與臣子之間起嫉妒之心者比比皆是,如履薄冰一不小心便遭算計。

    昔者堯攻叢枝、胥、敖,禹攻有扈,國為虛厲,身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實無已,是皆求名實者也。莊子說像堯、禹這樣修為的聖人,也會因為自我認知的天下太平而用兵攻打鄰近小國,致使國力虛耗厲害,人民死傷慘重,不也都是自我觀念的認知所致。

    因此,修行而有所得卻還會落於自我認知的儒家思想用於應世也是危險的思維觀念。好!那不以自我認知,用「端而虛,勉而一,則可乎?」這句話可由兩方面來講,一是應世,一是內修。端正自己的思維,盡力專一心志,這樣子可以嗎?這是莊子講儒家應世修為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自我認知,強以仁義的言論在暴人面前誇耀,指責君王的過失,必遭殺身之禍。第二是以專一高端正直的儒家內在修養要去壓制和感化君王的過失,這是更頑固的自我認知。第三以內在高端正直的修為而外在一樣委婉順從行君臣禮儀,這都是以自我修為要去感化君王,換句話說都是用戒律來規範自我的修養方式。

    我們把它引用到自己的修行來說,在肉身七魄是君王,主宰著今生今世的肉身。修行的方法如果都是以外在的戒律來規範自己在這人間的行為,甚至改變自己的思維,端正自己的道德,壓抑著人性的本質,這樣子的修為都是由外而內的,沒有能夠達到明心見性的。

    儒家的靜坐是端坐,端端正正的坐著,不盤腿,四肢自然放鬆,讓自己空虛,盡力的專注精神,如此。莊子說不夠,要到心齋的階段狀態,什麼是心齋?他說,專注精神,不要用耳朵去聽身體以外的聲音。因為這時若有聽到聲音也是一種假象。用心去聽,這時或許還會有聲音產生,因為自己七魄的思維尚未停止,叫做心聲。有些人靜坐內觀,看到自己的器官,聽到自己血液流動的聲音,這都還是幻象,腦波還未清明。不要用心去聽,用氣去聽。這時耳朵、眼睛、腦波、肉體和七魄分開了,但未離身,不能神外遊,那叫「坐馳」,更多的幻象,那就危險了。三魂七魄合而為一,在肉身裡面,卻沒有了肉身的一切知覺,完全進入了與天地合一,這時什麼都不存在只有吾在,只有虛無,完全融入虛無,這叫「唯道集虛」,也就是心齋。這時虛室生白,也就是只有光。

    人間世,講應世之道,另一面也暗藏著內修之道。這裡就實實在在的講到了靜坐的深層坐法。這才是道家重要的靜坐修行法。很重要的。

    這一段文章的最後一句,「夫徇耳目內通而外於心知,鬼神將來舍,而況人乎!是萬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紐也,伏戲几蘧之所行終,而況散焉者乎!」

    也就是說靜坐功夫到了這等狀態,全身是光,因為全身充滿了氣,一般人是看不見的。耳目內通而外於心知,三魂七魄斷開了與肉身的連結,鬼神將來舍,鬼就是自己的七魄,神就是三魂,三魂七魄和肉身結合在一起是天地萬物道化自然,是禹舜的處事樞紐,伏戲、几蘧終身所奉行的大道,何況是一般人呢!

    靜坐到了這個狀態是聖人修行必經的階段,何況是一般人?修道就必須靜坐到這樣子的功夫,才能明白天地萬物道化自然的法則,這時內在清明,看世間萬物乃道化自然,萬物為一,世間一切有形的萬物還有什麼區別?人之心智七魄作用,人與人之間雜而繁,是無止境的衍生萬象,世態如此的擴張,唯有向自身內在循道修行,方能自在逍遙的於人間處世。

(玄谷道人 2022.02.23)

《莊子內篇遊》玄谷道人著


《道脈靈修》玄谷道人著,可向陳威淵老師索取(0911177082),免費索書,歡迎助印。

陳威淵老師的書已經出版16年,發行約十萬本,歷經多次改版增修內容充實,開台灣道脈靈修書籍之先河。書中創建許多靈修名詞與觀念,值得對道家思想與靈修法門有興趣的朋友參閱。

 陳老師教導道家清靜無為,以及道教仙道修行,無開宮辦事,作法也無收費。歡迎詢問道脈靈修相關疑惑。

arrow
arrow

    虛靜常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