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伍、靈修

(七)靈動、靈乩、乩童

109997.jpg

    以道家來講,在黃帝以前就有修道之人。以前修道是很艱難的,要有很大的毅力,每個年代都有很多修道的人。但是自古以來,成功得道者很少很少。如今西王金母大開三曹普渡,降旨在台灣的花蓮地,大開靈修方便道門,這是萬年難得的機會,是現代人的福氣。

    以前修道的方法,是要真修實練。修靈練體,至聖胎初成,再至三魂七魄合一,元靈修真,再修練至氣化飛昇才算是得道成仙。如今靈修道門是一速成的道門,一瞬間先讓元靈初醒,強將三魂七魄融合肉體一起修練。但是危險性也比較高。資質不夠者,不求甚解者,不慎選老師者,往往會走偏了路,那就太可惜了。

    入靈修道門,經啟靈儀式後,大多數的人都會靈動。單純的靈動不用害怕,不是因為會靈動就是跳乩童,以後就是要怎樣怎樣等等危言聳聽的話。不是這樣子的。

    靈動最重要的是在於練真氣。讓元靈來帶動身體的動作,這時身體的呼吸自然會調理。半小時過後真氣形成,會自動沉於丹田。此時身體會熱,臉部紅潤,身體氣脈通順,全身舒暢。每天不斷的練習,全身百病不生,氣強體健,對周遭的感應也會變強。這才是靈動真正的意義。

    入靈修道門後,啟發先天根基,或是後天自願奉母道旨奉獻自己來服務眾生者稱為「靈乩」。所謂先天者,是指本體元靈帶著累世都是修行者的根基,當元靈開啟後,完全不需要他人引導,而其元靈所現的一切言行,都符合經典的記載,或神聖的教化。此乃先天領令助母修园之使者。

    但是,不論是先天或是後天,都必須再經過相當的修練與考驗。當然最基本的就是不斷的,精進自己,再經過閉關修練...等等,種種的考驗後,才具備引導師的資格。也就是真正成為靈乩。靈乩可以通靈辦事,也可以讓神聖借體,並且隨時隨地都可以辦事、引導、講道,祭改等等諸事。

    將肉體借給神聖使用的人稱為「乩童」。乩童也有分先天與後天。所謂先天就是本身肉體產生的磁場,符合神聖所須要使用的肉身叫做先天。譬如,有一個人從來沒有接觸神聖的事情,有一天隨著鄰居宮壇去進香,到達目的地宮廟,入宮之時鑼鼓齊鳴,忽然間,不由自主的跳起乩童。這就是先天本質。所謂後天,是指自己願意奉獻自己,將身體借給神聖使用,但必須先得到宗氏九玄七祖的同意才可以。

    乩童必須在特定的場所,如宮廟內,請道士觀神,才會降駕。因為乩童大多數不是修行之人。所以這平凡的肉身必須請道士敲動鑼鼓,口唸請神咒請神聖下降。當神聖下降之時,會將原來肉體內乩童的靈魂請在肉體表面,神聖的靈再附入肉體之內,神聖的光與氣保護著乩童原來的靈魂,使原來之靈魂不至於飛離或散失。這就是借體。

    初次被神駕借體叫做「生乩」,生乩大多數會重到九分駕甚至十分滿駕。

    人身肉體內之三魂與七魄合稱十分元靈。七魄主宰著今生今世肉體的我識。神聖借體,是將肉體內三魂七魄請出體表,三魂七魄十分元靈被請出幾分,神聖的靈就入肉體幾分,叫做降幾分駕。降駕越輕我識越重,辦事不牢。降駕越重,我識越輕辦事越準確。

    辦事乩童,神聖降駕,將體內七魄請出體外,叫做七分駕。七分駕已無我識,因此七分駕以上來辦事是最好的。若不到七分駕最好不要辦事,這方面乩童本身知道。若是遊街不在此論。當然進香鑼鼓齊響之時,乩童不用觀神,神聖自會降體。

   不管先天或是後天,乩童最好也是經由閉關、訓體的過程比較好。

    在此順便一提,有些同道的師兄師姐,認為是母娘降體,或是觀音大士降體,或是某某聖駕降體,而一直讓自己沉醉在降駕時的尊貴,卻不知再精進自己的本靈與肉體,甚至高傲不謙的本性表露無餘。如此這般與乩童有何兩樣? 這就不是靈修了。因為今生今世的元靈並沒有再精進,所以根本沒有辦法得到超脫,還是在苦境之中輪迴。

    很多靈修的同道,修了好一段時間,或者三年、五年,甚至於十年、二十年,還是茫茫然。在同修母娘的宮裡走走、看看、坐坐、談談、跳跳。回到家裡,思想個性一絲未改。完全不知什麼是修行,怎麼樣才算是修行。還問我到底怎麼修。他們沒有方向,沒有目標,不知該往那邊走。就這樣有些人改信了佛教,有些人放棄了道本,有些人走走停停。看在我心裡,真叫我心疼呀! 這些元靈真子,大家都有一股熱忱的心要來修行,卻因為沒有遇到好的引導師,而退道,真叫人不忍呀! 

   那麼到底靈修道門該怎麼修呢? 在下下單元再來談,因為我要先談談母娘,讓大家有個概念。

(摘自道脈靈修 p.51-54)

下一篇: 陸、五母論談



《道脈靈修》玄谷道人著,可向陳威淵老師索取(0911177082),免費索書,歡迎助印。

陳威淵老師的書已經出版16年,發行約十萬本,歷經多次改版增修內容充實,開台灣道脈靈修書籍之先河。書中創建許多靈修名詞與觀念,值得對道家思想與靈修法門有興趣的朋友參閱。

陳老師教導道家清靜無為,以及道教仙道修行,無開宮辦事,作法也無收費。歡迎詢問道脈靈修相關疑惑。

arrow
arrow

    虛靜常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